人物简介
钟幸,厦门城市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曾获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福建省思政课教师“大练兵”交流展示活动二等奖、福建省大中小学思政课“金课”比赛三等奖,厦门市职工技术比赛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厦门市青年思政课教师理论微宣讲比赛三等奖、获厦门市优秀思政工作者奖等。

个人工作照
正文
思政课与专业课和其他公共课不同的是,思政课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更重视通过教育引导,重塑学生的价值理解和文化认同,使学生形成较好的政治判断能力、价值辨析能力,有积极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勇担时代重任,自觉投身复兴伟业。
上好思政课不容易。“00后”学生有很多特点,就我观察而言,诸多特点中需要特别重视的是——他们是与互联网流量规则及大数据算法的演化同步生长的一代。有了技术赋能的较强信息获取能力,他们在某些领域甚至会表现出相比于教师的明显的认知优势,以至于他们中的一部分往往带着各种“傲慢与偏见”来到思政课堂,用“挑刺式的阅读”“点头式的认同”,或者干脆当一个“倔强低头族”,来表示和教材、教师、同学的消极互动。
课堂上学生种种消极行为的背后,是他们对社会现象及其深层问题的“理不清”“辨不明”。我需要主动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参与者,才有可能触及到帮助他们“理清”“辨明”这个教育学问题。因此,想法设法“共情”他们的实际关切,仔细地设计每一次对话,从场景、语气、措辞和表情中尝试接近他们对问题和困境的感知,这是我每一份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地,学生愿意说“老师,您帮我指导下国奖比赛PPT可以么?”“老师,这个我是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的”,这时,思政课的教育问题便如同春笋破土一样顺理成章地发生了。这种教与学“有回应,有反响”的双向奔赴,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专题,学生展示非遗主题作品
在思政课相对有限的教育教学空间里,学生会不会运用思政课中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反映的是他们的情感、思维、行动是否具备了和时代共情、共振、对话的基本能力。在课堂交流发言和实践作业评价中,学生会说:“老师太过吹毛求疵了”“不要太在意细节,意思到了就行”,我会带着他们逐字推敲措辞和段落,解释每个名词术语背后的历史和它所代表的秩序,指出他们思维能力上的缺失和认识上的偏差,从“把话说好”上帮他们扣好人生的扣子,学习做人做事的规矩和道理。

2025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钟幸教学团队荣获一等奖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有用”,首先是思政课教师要“有用”。思政课的严格是对学生思想与行为的负责,这种负责的、责任感使命感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千年浸润出的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我曾自问,是什么让我在思政课教师这个岗位甘之如饴?应该就是那些“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生,他们让我感到学识不够、历练不足、视野不宽和思想僵化,但同时,也让我带着本领恐慌,不断地努力超越自我,立人达己,成就师者的意义。
文章来源: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