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赓续精神血脉 矢志铸魂育人 ——我校思政教师赴中央苏区开展学习实践

发布部门: [发布时间]:2023-02-25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思政课的重要论述,更好地传承弘扬苏区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进一步提升思政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和思政课育人实效,2月中旬,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组织思政教师和关工委领导一行20余人在学校党委书记蒋先立的带领下赴江西兴国等中央苏区开展学习实践。

探访红色足迹,追忆峥嵘岁月

兴国、宁都、清流等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辖区,域内革命遗迹众多,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革命传统和革命氛围浓厚。在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长冈乡调查纪念馆、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宁都起义指挥部旧址、宁都会议旧址、毛泽东旧居诒燕第及红军临时战地医院旧址等地,思政教师一行边走边看边思考,透过各种照片、影像、实物、遗址,一行人仿佛穿越了历史的长河,见证了老一辈革命家九十多年前在赣南、闽西浴血奋战、艰难创业的不凡历程,在深切缅怀革命先辈的同时,被革命先辈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意志所感染,对比如今的繁华盛世,感恩之心油然而生。老师们思想得到升华、灵魂得到洗礼,内心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提振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思政教师参观中央苏区部分红色场馆及旧址

感悟优秀传统,坚定文化自信

赣南、闽西也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教育引导“零零后”青年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是思政教师的职责所在。思政教师一行实地考察了潋江书院、小源村及赖坊古民居等地,思政教师们现场感受“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及古人在建筑、雕刻、绘画等领域的非凡成就,在跨越古今的沉思中,不禁感叹当地历史人文得到较好传承,也被古人的聪明才智所折服,这些都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绝佳素材。

思政教师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实境沉浸教学,有理有据有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深刻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本次学习实践,思政教师做足了准备,他们提前查阅资料,撰写讲解稿,在部分红色场馆及红色旧址旁现场录制微视频。思政教师化身“导游”,“沉浸式”打卡+讲述,以讲故事的方式介绍相关历史事件及人物事迹,重点阐述了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先辈执着追求真理的经过,这种创新方式让历史与当下、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在了一起。透过思政教师现场讲述,一个个历史事件及人物事迹变得更加鲜活,学生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学习思政课更加积极主动。后续,相关视频将作为教学素材运用到思政课教学中,以期进一步提高思政课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思政教师“沉浸式”讲故事

专家倾心相授,助力教师成长

“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在思政育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发挥“五老”作用,推动关心下一代事业更好发展。我校退休领导、退休教师潘世平、刘德发、易化、陈阿火等四位退休不褪色,不仅社会阅历丰富,知识广博,而且对年轻教师满怀深情厚爱。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多年如一日,身体力行弘扬红色基因。本次学习实践,几位老同志全程参与,在活动最后环节,几位老同志结合自身多年学习、工作和生活经历,就如何用好红色资源、上好思政课与青年思政教师进行了深入交流,分享了他们在教学、实践、科研等方面的经验、方法,青年思政教师表示受益匪浅,将向前辈看齐,不断提高综合素养,努力成长为“六要”思政教师。

关工委老同志与思政教师面对面座谈交流

本次学习实践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进一步拓展了我校思政教师的视野,不仅使思政教师强化了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史的认知,也深刻理解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精髓要义,锤炼了党性,砥砺了初心,坚定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决心意志。学习无止境,奋斗正当时,我校思政教师将以此次学习实践为契机,及时把所看所思所感融入思政课教学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中,落实好省委、市委和学院“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要求,着力打造思政“金课”,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图/文 吴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