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课程性质与目标
教育课是面向全院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课程的任务,在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
通过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培养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合法劳动、科学劳动的意识;传承和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需要,适应劳动新形态,提高创造性劳动和创新性劳动的能力,培养有职业尊严的劳动者。
二、 教学组织实施
马克思主义学院劳动教研室承担理论教学。基于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课程学习资源,通过与传统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模式,自由灵活的学习方式,创新教学内容,开设专题,开展有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的劳动教育理论授课。理论课教师提供劳动教育理论课考核成绩。
由团委、学工处牵头,各学院实施,劳动教研室配合,制定实践主题和实践方案,辅导员组织实施劳动实践。劳动实践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相结合,结合学校文化特色、校企合作、家校合作等各方面实际,以体力劳动为主,注重手脑并用、强化学生实践体验;小组学生简要的实践小结、实践图片和短视频上传课程教学平台。由辅导员提供班级实践考核成绩。
三、课程师资建设与教学资源开发情况
1、组建了专兼职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理论教学,辅导员、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专业课教师、相关行业专业劳模、技能大师等担任劳动教育实践的指导教师。
2、马克思主义学院劳动教育教研室正着手编写校本教材;已在超星平台上建设了数字课程,能够满足教师上课和学生自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