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概况 >> 马院课程介绍 >> 正文

《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

发布部门: [发布时间]:2019-11-19 [浏览次数]: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简介

课程开设背景:《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是根据教高厅〔2007〕7号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的要求,学院于2008年始面向全校大一新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旨在启蒙职业生涯意识、了解规划路径与方法、探索自我与职业世界、促进职业体验行动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按模块设置,共18课时计1学分。

课程意义:大学是职业生涯的重要准备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方法,合理规划好大学时光,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就业竞争力,而且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职业发展道路,进而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

据统计,目前约70%的大学生对未来缺乏合理规划,对自我和工作世界缺乏足够的了解,其结果是就业竞争力不强,就业的盲目性较大,难以实现人尽其才和人职匹配,就业后的离职率比较高。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更是对知识和人才的浪费。为此,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于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尽早树立职业规划意识,逐步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十分必要和急需的。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科学的教学环节和丰富互动的小组活动指导大学生掌握职业规划的知识和方法,促进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探索职业社会、拟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道路,并在实践中积极行动,从而大大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和就业能力。

课程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程按模块设置,共18课时计1学分。目前此课程主要有以下七个模块的内容: 1.职业生涯规划导论;2.认识.自我;3.认识环境;4.决策规划;5.提升就业力;6.行业人士;7.生涯人物访谈。学校引进了与课程配套的有“吉讯大学的测评系统”,学生可按相应模块内容进行自我探索的测评及职业世界认知的测评与检索,通过系统的测评引导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形成具有行动导向意义的职业规划书。

课程形式: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互动游戏、素质拓展等多元化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使同学们在活泼生动的教学环境中获得知识和启发。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简介

课程开设背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根据教高厅〔2007〕7号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的要求,于2008年始面向全校大三毕业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旨在给即将步入职场的毕业生在毕业前提供就业前的必要指导与求职训练,以提高求职能力与职场适应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本课程共计20课时,计1学分。

课程意义:该课是一门实用性强的社会知识指导课。它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和人才学等学科的知识及研究成果。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系统地安排社会职业理想、就业制度、就业环境、职业生涯设计、知识技能储备、择业观念调整、择业艺术与方法、就业规则、权益保护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课程目标:这门课程以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人文素养为基础,通过系统的就业指导教学与训练,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政策,提高就业竞争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了解社会和职业状况,认识自我个性特点,激发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了解就业素质要求,熟悉职业规范,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就业与创业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提高就业竞争力及创业能力。

课程内容:本课程共计20课时,计1学分。目前此课程主要有以下七个模块的内容:1.毕业生就业前信息搜集与政策了解、2.简历撰写、3.面试技巧、4.就业前期心理适应、5.创业基础、6.求职陷阱防范与维权基础及7.模拟面试。

课程形式: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互动游戏、素质拓展等多元化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使同学们在活泼生动的教学环境中获得知识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