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立足于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推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大学生头脑,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设计的理念
课程在设计时,依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将教材体系转化成教学体系,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重视对学生认知、情感和能力的培养,力求使学生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并学以致用。
第一,突出课程的思想性:培养学生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二大理论成果的理论知识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及能力,坚定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第二,突出人本性: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尊重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第三,突出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是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思考和科学总结,它和社会现实紧密相联。因此,本课程在设计时力求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学生亲身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从中认知和体会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指导意义。
第四、突出高职性:高职学生有自身的教学特点,其课程设置和学分设置不同于普通院校。因此,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课程考核等方面都紧密结合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
(二)、课程设计的思路
1、课程总学时及安排。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践24学时。课程分2个学期完成,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分别安排24节理论课,8节实践课,暑期安排8节实践课。
2、理论教学的安排:孰知学生对本课程理论内容的了解程度,厘清本课程内容与形势政策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高中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熟悉的内容,授课过程中可以灵活处理,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理解并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了解国情,观察世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实践教学的安排:每学期8节实践课程,分别采用阅读原著、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参观考察厦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听名人讲座等方式完成,学生撰写实践总结。暑期8节社会实践以分散调研为主,教师发布调研题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提交小组的调研报告。大二上学期开展暑期调研报告评选,展出优秀调研成果。